銅之家網綜合消息:中國汽車產業(yè)被指最大失誤是過快增長。3月9日,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對外公布2012年前兩個月產銷數據,1-2月,汽車產銷290.35萬輛和295.43萬輛,同比下降4.93%和5.96%。其中乘用車產銷231.50萬輛和237.37萬輛,同比下降1.68%和4.37%;商用車產銷58.85萬輛和58.06萬輛,同比下降15.87%和11.91%。
此前,美國布隆博格曾經報道說,中國汽車市場今年可能迎來痛苦的市場調整。一項中期調查預測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中國汽車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可能下降3%,創(chuàng)下7年來最大同比降幅。
中國汽車市場增長速度大幅下降已經成為現實,但是負增長的可能性仍然較低。不過,面臨著汽車產業(yè)增長的轉折,真的像美國這家媒體所說是“痛苦”的嗎?
市場表現不如預期,收入大幅下降,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這些對于汽車企業(yè)來說都不是一件好的事情。但是,由于中國本土汽車企業(yè)實力的增長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從長期來看,今天的低速增長應該更適合中國本土汽車企業(yè)的基本特點,而過快增長其實讓外資汽車品牌將優(yōu)勢盡數獲得。
首先,汽車社會矛盾重重。過快的增長以至于近三年的市場增長的汽車銷售量(5000多萬輛),就占到了全部社會汽車保有量的一半。
中國社會以及政府、居民都還沒有來得及適應這個汽車社會的準則,我們的許多方面幾乎都還停留在汽車是奢侈品的那個時刻。
過快增長帶來的首要問題是,汽車產業(yè)增長與汽車社會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交通擁堵越來越成為全國的普遍現象,限購限號這種不公平的措施也被迫出臺,交通文明還不能獲得同樣的提高。
其次,中國汽車企業(yè)超越西方跨國公司的剩余時間越來越少。就像一個小孩和一個大人進行賽跑,如果小孩想贏得比賽,并非不可能。措施之一就是要讓賽跑的長度盡量延長,或者設置障礙或制定規(guī)則讓兩者在開始起跑以后盡量放慢速度。而一旦等到小孩成長起來,成為青年的小孩再也不懼大人的能力,這時候如果路程還有很長距離的話,那么這名小孩勝出的幾率就大大增加。
中國汽車企業(yè)就像一個小孩,中國汽車市場產銷規(guī)模的增長過程就像賽跑的路程長度,外資公司就像那個大人。
如果中國汽車企業(yè)能夠在中國汽車市場增長達到飽和之前,達到大人一樣的市場競爭力,那么中國汽車企業(yè)就能夠和外資品牌一決高下。但是,如果中國汽車市場增長過快,整個賽跑的路程在小孩沒有真正成長起來之前就已經快跑完了全程,那么外資品牌必然勝出。
顯然,中國過去的汽車市場恰恰犯了這樣的錯誤,中國汽車市場增長速度太快,中國汽車市場的潛在增長空間越來越小,而這個時候,中國的本土汽車企業(yè)卻剛剛到了中學畢業(yè)或者剛剛進入大學的水平。
看看外資品牌已經將越來越多的汽車市場占為己有,留給中國本土汽車企業(yè)的市場機會已然不多。
其實,中國政府可以通過某種方式限制汽車市場的增長,如果不能限制所有市場的增長,那么限制部分細分市場的增長是絕對可以辦得到的。
最后,中國汽車市場今天遭遇增長速度大幅下降其實是好事情。
也許,今天的市場困境,讓中國政府開始關注汽車企業(yè)的生存和發(fā)展壓力,以決定是否再次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
今天的市場情況是,外資品牌依然增長良好,本土汽車品牌壓力日漸加大。如果政府出臺刺激消費的汽車政策,那么外資品牌將一定會獲得更多的政策紅利,反而是本土汽車企業(yè)只能在政策的支持中再次顧此失彼,既需要收獲市場擴張的收入,同時也要加強增長方式的轉變力度。
因此,救市政策如果再次出臺,或許會讓部分的本土汽車企業(yè)獲得一時的寬松局面,但是從長期來看,則會讓中國汽車所有企業(yè)全部陷入增長空間越來越小的緊張困境。
許多人都將中國本土汽車企業(yè)競爭能力的提升放到技術研發(fā)能力的加強、管理能力的改善等等方面。無疑,這些能力都是支撐一家汽車企業(yè)的核心元素。不過,這是一種靜態(tài)的思維邏輯。
當你將中國本土汽車企業(yè)競爭能力的提升放到一個長期的過程來看,時間的長短則是相對技術與管理更為關鍵的因素。特別是汽車產業(yè),一家汽車企業(yè)要想達到一個新的品牌和競爭力高度,均不是瞬間就可以完成的,技術與管理等能力的獲得,不可能期望像金庸武俠小說中描述的那樣通過醍醐灌頂去掌握,必須通過一定時間的積累和沉淀,才能逐漸達到西方發(fā)達跨國公司的水平。
對于中國汽車本土企業(yè)來說,我們已經浪費了許多許多大好的市場增長的時間與空間,中國汽車市場產銷規(guī)模成為世界第一,其實是一場中國本土汽車企業(yè)的悲劇。
令人寬慰的是,中國汽車市場增長空間還有很大的潛力,中國本土汽車企業(yè)還有很多長大的機會。盡管在這個增長的過程中,不少本土汽車企業(yè)可能會因為增長速度過慢不得不選擇退出,甚至死亡,但是,那些在經歷了市場競爭的長途跋涉的達到終點的中國本土汽車企業(yè),將能夠成為真正的中國汽車產業(yè)的英雄。
所以,我們不要再期望政府出臺救市政策。而且,政府也需要考慮在許多細分市場采取更多的限制消費增長的政策,以保留中國本土汽車企業(yè)進入的空間和機會。比如,對于豪華車市場,政府有必要進行適度的干預,這不僅僅是為中國本土汽車企業(yè)在未來進入這個市場考慮,更多的還有節(jié)能減排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