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衣”賣相翻新有術(shù)
懸掛在各家店內(nèi)的樣品,從幾米開外看去,幾乎與新服裝無異;只有近距離細看,才能辨清瑕疵。背后,是店主和伙計們按部就班的翻新程序。
這些服裝一開始從集散地運到店鋪時,被堆放得雜亂無章,猶若垃圾,從中幾乎找不到一件賣相好的。記者從幾家店鋪的老板處獲悉,那是為了節(jié)約集裝箱的空間,把服裝都壓縮得緊緊實實。
拿到貨以后,店老板首先要分門別類。接著,他們得用板刷和去污劑把衣服上一些較為明顯的污漬刷掉——記者甚至在幾件衣服上看到了疑似血跡的污點。許多毛衣和T恤衫都已經(jīng)起毛球,他們同樣需要用板刷予以平整,有時甚至得用上拋光設(shè)備。
原本就是舊貨,加之擠壓,不少服裝的紐扣都已脫落,店老板們早已采購了形形色色的紐扣。某些貼身穿的服裝,由于被其“一手用戶”較長時間的汗水侵蝕,后脖部位商標上的字樣已經(jīng)非常模糊。店老板們早就采購了形形色色的商標布塊,重新拆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