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急速升溫的中國高鐵建設狂熱,終于因一次慘烈的撞車事故而降溫熄火,遍地開花的高鐵建設工地,被迫展開各項安全大檢查;許多引弓待發(fā)的項目,只好冷靜下來,繼續(xù)審視各項前期工作,尤其是安全性和經濟性評估。
國產化一直是劉志軍和張曙光等高鐵狂人引為自詡的政績。然而,導致甬溫線7·23特大事故的信號設備,正是鐵道部直屬的科研機構的作品;而上至上海鐵路局下至溫州南站的各級調度人員在事故前后過程中暴露出的素質缺陷,更警示高鐵管理隊伍的薄弱比有形硬件的國產化更易被忽略。
與此同時,資金供血不足則從另一個角度對高鐵"大躍進"釜底抽薪。因銀根緊縮、銀行信任危機以及鐵路債務風險日益積累,鐵路融資由易變難,大批在建的高鐵項目因資金斷頓而停工。
數(shù)據(jù)顯示,2011年1-11月,鐵路固定資產投資491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同比減少28.4%,而年初鐵道部確定2011年計劃投資7455億;1-11月,鐵路基建投資3963億元,同比減少34.7%,其中基本建設投資規(guī)模6000億元,而年初鐵道部確定2011年計劃投資7455億。